作者:崔艳新 发布时间:2016-08-22
2016-05-11
2016第三届TCL希望工程烛光奖“玫瑰行动”志愿者在行动,走进每一位乡村教师的世界。
4月末,从甘肃白银市会宁县转站定西市临洮县,前往上营乡上营村卢湾希望小学。沿着县城东北方向一路前行37公里,沿途绿柳夹道,远处的田间是村民春耕的剪影。
这里海拔2250米,天蓝特别敞亮,路边的土墙旧舍保有年代感。这所创办于1926年的小学,原名叫上营小学,2003年,上海卢湾区政府捐助建学后,改名为卢湾希望小学,目前有300多名孩子在此就读。
孙志彦是这所小学的语文老师、德育主任。利用阳光体育运动推动,每天的晨练和大课间,从活动课到社团活动,尝试利用10分钟,提高农村孩子的综合素质,让农村孩子从扭捏孩子,到举止大方得体青少年。
抹去眼泪扎根农村教育
24岁的孙志彦走出大学校门,那时候怀着一腔热血,因为工作包分配,她回到了定西市临洮县,“当时想,怎么也能分到县城小学。”可她,偏偏被分配至临洮县上营乡初级中学。
上营乡由于海拔高,是临洮县最寒冷区域。“当时我和妹妹拎着大包小包,坐着大巴车来到这里,穷乡僻壤,心凉了一大截,当时抱着她就坐在学校后面的土坡上哭……”孙志彦从小生活在县城,虽然知道农村环境不好,但是来到这里,心里有一千一万个不愿意。
两年后,再次被分到更偏远的上营乡包家山小学。四面环山,链接外面世界的就一条羊肠小道通。那里上山没有车,回家靠步行,手机没信号,村子分布零散,学校就两排教室70多个孩子,连围墙都有。
“我去的时候,5个老师都是本村人,每天晚上整个学校就我一个人。”一到晚上,窗外的风呼呼的刮着,总能听见没法形容的各种声音。“真的很害怕,要不是校长也住校,估计一学期我都撑不下来,因为委屈,也闹情绪,有一个多月,上完课,不和人说话也不出门,想过好多次不辞职不干了。”
直到一个男孩带着浓重的当地方言说:“农村的孩子不是孩子吗?为什么老是都能跑到临洮。”是啊,都是孩子,为什么差别就这么大。一咬牙,她就在这里呆了3年,教孩子们说普通话,除了正常的上课,还教孩子们唱歌、跳舞、体育锻炼。也是从这里,她感觉自己学了四年大学体育专业很有用。
运动能打开孩子们的心
“我慢慢发现,爱运动的孩子,性格都特别开朗,而且孩子就会慢慢变得大方……”
29岁时,有了家庭,有了儿子后的孙志彦,慢慢变得温和,曾经的棱角说是被大山磨平了,还是说她渐渐爱上了这里的孩子,她也不太清楚,可能两者都有。现在因为夫妻两的工作原因,一家三口只能挤在爱人上营中学的老师宿舍。
她从大山里调往卢湾希望小学,从语文老师做起,去年,她获得十七届“语文报杯”优秀指导一等奖。“虽然现在是五年级的语文班主任,但是我总觉得大学四年的体育专业不能丢。”在孙志彦看来,这些年,在农村小学任教期间,自己的体育特长并没有很好的发挥。直到教育部、国家体育总局、共青团中央共同在全国推行阳光体育运动。
孙志彦担任德育主任后,与其他老师一起大力推行阳光体育运动,“农村的孩子,交他们跳兔子舞都特别费劲,男孩子扭捏,女孩子害羞,手脚协调能力特别不好,有的孩子就像机器人一样。”这里的孩子不知道体操的概念,为此孙志彦打破传统的课间操,现实在大课间开展诵读,之后又开展了阳光韵律操,把舞蹈和体操进行结合。
“开始男生根本不跳,后来大家也慢慢接受了,起初可能有些害羞,动作做的特别不到位,现在好多了,跳的还挺带劲,大家的节奏感和协调性都变好了,最主要的是,孩子们慢慢变的开朗大方,因为他们不怕了,其实我的目的就达到了。”孙志彦说,其实有一个好的身体,比有多少知识都重要,虽然她是语文班主任,但是说她更希望孩子们出去蹦蹦跳跳,有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,对他的未来非常有作用。
在阳光体育运动中,还在尝试开展社团活动,让孩子们有与社会进行接触和交流的机会,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。目前开设了舞蹈班,将来还要开设武术班等等兴趣社团。孙老师说“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群可爱的孩子!”